告別蘇炳添傳奇,全運會老將謝幕時刻
界面新聞記者 | 武冰聰
界面新聞編輯 | 任雪松
四年一度的全國運動會,如同一場周期性的盛大潮汐。當浪潮退去,總會留下一些璀璨的名字,作為時代的印記。
在關(guān)注年輕運動員創(chuàng)造佳績,迎向新時代的路上,我們更該駐足回望,那些即將揮別賽場的名字,是他們共同鋪就了中國體育堅實的“來時路”。
11月20日是全運會田徑比賽的收官日,廣東省奧體中心田徑場內(nèi)的觀眾比前幾天更多一些。“亞洲飛人”蘇炳添沒有選擇個人百米賽道,而是將“最后一舞”留給了男子 4×100 米接力決賽。
這是蘇炳添職業(yè)生涯的最后一個百米跑。廣東隊在二道出發(fā),36 歲的他擔任第一棒。攝像機鏡頭再次展示了田徑迷熟悉的動作,蘇炳添拿出了卷尺,丈量距離,調(diào)整起跑器位置。
38秒71,廣東隊以第四名的身份完賽,即使未能站上領(lǐng)獎臺,但蘇炳添的職業(yè)生涯已經(jīng)足夠傳奇。

圖片來源:蘇炳添微博
2021年東京奧運會男子100米半決賽中,蘇炳添跑出9秒83,以半決賽第一晉級決賽,創(chuàng)造了新的亞洲紀錄。在兩個多小時后的決賽中,蘇炳添以9秒98的成績獲得第六名,創(chuàng)造了中國田徑新的歷史。
他曾經(jīng)在2015年的北京田徑世錦賽上,攜手莫有雪、謝震業(yè)、張培萌奪得男子 4×100 米接力銀牌。
同樣是在這屆世錦賽,男子百米半決賽上蘇炳添和博爾特處在相鄰賽道,和牙買加閃電同場競技,蘇炳添的啟動加速一度打亂尤塞恩·博爾特的節(jié)奏,后者在最后20米才實現(xiàn)強勢反超。
身高只有172cm,百米要比博爾特多跑7步,蘇炳添只能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。從打開10秒大關(guān)再到實現(xiàn)9.83秒的黃種人最好成績,蘇炳添大器晚成。
“因為不想無端端地、沒有聲息地跟大家說再見”,廣東人蘇炳添堅持到了在家門口舉辦的全運會。賽后,他脫下白色的跑鞋,和全場觀眾致意,甚至在賽后走過混合采訪區(qū)時,他還打著赤腳。
“掛靴啦!”他笑著告訴現(xiàn)場媒體。一代短跑名將功成身退,但在競爭絕對速度,挑戰(zhàn)人類極限的百米跑項目中,他取得的突破,早已成為人類田徑發(fā)展史上一個重要的東方樣本。
同樣生于1989年,多年來和蘇炳添在同一塊田徑場上競技的,是女子鉛球奧運冠軍鞏立姣。
東京奧運會時,蘇炳添現(xiàn)場看到鞏立姣奪冠領(lǐng)獎,甚是羨慕,“特別想找她拿金牌給我拍個照”。
11月16日,36 歲的鞏立姣在女子鉛球決賽場上的最后一擲,定格成本屆全運會最催淚的畫面。這位帶著膝關(guān)節(jié)舊傷的老將,賽前打了三針封閉才站上賽場,決賽中 19 米 68 的成績,讓她實現(xiàn)史無前例的全運會 “五連冠”。
在她代表中國隊參加的5屆奧運會上,鞏立姣集齊了1、2、3、4、5名的榮譽。北京奧運會銅牌、倫敦奧運會銀牌、里約奧運會第四名、東京奧運會金牌,再到巴黎奧運會的第五名,她是首位在女子鉛球項目這一單項上獲得奧運金牌的亞洲運動員。
時光流轉(zhuǎn),她不再能投出20.58米的PB(個人最佳成績)了,但這名杰出的女性運動員用自己20年來的穩(wěn)定、高水準的發(fā)揮,帶動小眾項目熱了起來。

東京奧運會女子鉛球冠軍鞏立姣/圖片來源:鞏立姣微博
在37歲時選擇用一枚金牌告別競技場的,還有乒乓球大滿貫得主馬龍。第六次征戰(zhàn)全運會的 “六邊形戰(zhàn)士”,目標直指從未拿過的男團金牌。決賽對陣擁有樊振東與許昕的上海隊,馬龍搭檔小將黃友政出戰(zhàn)男雙,用穩(wěn)定發(fā)揮為北京隊拿下一分。
從20歲面對鏡頭自稱“俺鞍山小馬,鼠年發(fā)揚龍馬精神”,準備一展拳腳搶班奪巢,再到在大賽上扛大旗的“龍隊”,馬龍書寫了屬于中國乒乓球的傳奇。

圖片來源:馬龍微博
在羽毛球賽場上,“雅思永不落幕”。31歲的黃雅瓊和28歲的鄭思維,在巴黎奧運會奪冠后再次合體,代表浙江隊出戰(zhàn)全運會羽毛球混雙項目。自2017年配對以來,“雅思組合”一直是這個項目中最有競爭力的組合之一,黃雅瓊在網(wǎng)前如“雨刷器”般的精準防守,與鄭思維在后場的大力扣殺,共同構(gòu)成了被無數(shù)球迷銘記的經(jīng)典名場面。
鄭思維曾與巴黎奧運會女雙冠軍陳清晨搭檔獲得十三運混雙金牌,黃雅瓊此前僅獲得過兩枚全運會混雙銀牌。二人作為“雅思”組合參加的國內(nèi)外大賽中,獨缺一枚全運會金牌,在職業(yè)生涯的告別戰(zhàn)中,他們用絕對實力,為自己補上了最后一枚拼圖。

圖片來源:黃雅瓊微博
許多運動員用全運會作為自己的告別演出,在女子4×100米接力決賽中,同樣被安排在最后一棒的廣西隊韋永麗和江蘇隊袁琦琦,分別以第六和第七名的成績完成自己職業(yè)生涯的最后一戰(zhàn)。
由韋永麗、袁琦琦、葛曼棋與梁小靜組成的中國女子接力組合橫跨里約、東京、巴黎三個周期,共同構(gòu)筑了中國女子短跑的一個時代。
一個時代的帷幕緩緩降下,而新生代的朝陽已然升起。隨著以陳妤頡為代表的新銳在全運賽場嶄露鋒芒,中國女子短跑即將翻開新的一頁。
在全運會期間“吻別”賽場的,還有大力士石智勇。在男子舉重73公斤級決賽中,他代表浙江隊以346公斤的總成績,奪得該項目金牌,實現(xiàn)了個人全運會的三連冠?!皾M分10分的話,我只能給今天的自己打6分,我吻了一下杠鈴,我想是時候該結(jié)束了?!笔怯陆o自己的職業(yè)生涯畫上了句號。
有人選擇告別,有人選擇堅守。在30+的年紀,也有人選擇用熱愛抵擋歲月的痕跡,尋找下一個高峰。
31 歲的汪順憑借 19 枚金牌的表現(xiàn),成為全運歷史上奪金最多的運動員。在奪得“鐵人項目”400米混合泳四連冠后,這位五朝元老親吻泳帽,振臂向觀眾致意。
全運會期間,汪順?gòu)寢寣懡o兒子的書信“水芬家書”在社交媒體上走紅,“你已經(jīng)10歲了,應當有自己的追求與目標,文化成績進入中上,游泳成績月月進步,你不能再糊涂了”。賽后汪順面對媒體稱: “人生不只在全運會賽場,但未來一定還在游泳池畔”,他還透露要學好英語,在國際舞臺上為中國游泳交流發(fā)聲。
堅守在泳池中的還有仰泳名將徐嘉余。由于后備人才不足,其他選手難以達到奧運A標,徐嘉余還在不斷通過改變技術(shù)來提高成績。他在30歲時第四次征戰(zhàn)全運,實現(xiàn) 100 米、200 米仰泳四連冠,還刷新了男子 50 米仰泳全國紀錄。出于熱愛,一個人也要扛起一條賽道。

徐嘉余、葉詩文、汪順參加“十五運”比賽/圖片來源:汪順微博
在全運會的賽場上,還有一些老將值得被記住。在跳臺、跳板均有過杰出發(fā)揮的30歲北京名將曹緣,以男子單人10米臺亞軍結(jié)束了第五次全運之旅。此前他在國家隊的搭檔,30歲的廣東選手陳艾森以男子雙人10米臺亞軍之旅,告別職業(yè)生涯。
35歲的男子110米欄名將謝文駿完成了最后一跨,31歲的體操“吊環(huán)王”劉洋、全能選手肖若騰還保持著冠軍水準。生于1996年的葉詩文年少成名,奪得奧運冠軍,至今仍克服傷病,堅守在賽場上……
當打之年,從不只是某個年齡,而是運動員因為熱愛而全力以赴的每一段時光。老將們用身影訴說,競技體育的魅力不止于金牌與勝利,更在于跨越歲月的勇氣、直面?zhèn)〉膱皂g和那份薪火相傳的擔當。
浪潮會退去,但沙灘上留下的印記,給后來者指引方向。
上一篇: 榮耀終章從打工妹到田徑隊大姐,愛笑的韋永麗寫就一段傳奇
下一篇: 劉景揚奪冠命運終于給了孤勇者一顆糖